全域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
全国
全国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天津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香港
澳门
台湾
400-633-0111
首页 > 备考资料 > 小学资料 >

教师招聘语文备考:文言文阅读相关知识点(3)

2023-12-29 13:46:03
中师华图

 【知识梳理】

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许多特征。最重要的特征是名词后面还有名词或者名词短语,这个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就是活用动词的宾语。如:

(1)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刺秦王》)

(2)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促织》)

"乃、细"都是状语,于是原本是名词的"前、疏"都活用成了动词。

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那么这个名词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如:

(1)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2)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颇蔺相如列传》)

"鼓""刃"前面有"能、欲",都由名词活用为动词了。

2.名词做状语

名词一般是不能做状语的,做了状语就意味着带了副词的性质。在文言文当中,这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所以名词做状语也是一种词类活用的现象。如: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南指"相当于"向南指"。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活用主要是动词活用为名词。在一定的上下文当中,一个动词处在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这个动词就可能活用为名词了。如:

(1)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论》)

(2)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援、救"原本都是动词,这里不是处在主语,就是处在宾语的位置,所以都活用为名词了。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做谓语、定语;如果一个形容词做了主语或者宾语,这个形容词就可能活用为名词了。如: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过秦论》)

"贤"原本是形容词"德才",这里是"贤士、贤人",可见它已经名词化了。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如果带上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如:

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苦"后面带上了"秦"做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四)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词了。如: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崤之战》)

"勤民"是"使民劳累",是使动用法。

(五)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意思是"认为怎么样"。如: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荆轲刺秦王》)

"迟之"是"认为这件事办得太迟",是描写心理活动。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桥(微信号:就业桥)。
关键词阅读
教师招聘
教师招聘考试
教师招聘备考
相关栏目
考试资讯 更多>
备考资料 更多>
面试方法 更多>
每日一练 更多>
教师资格公告 更多>
考试动态 更多>
教师备考资料 更多>
教师试题资料 更多>
收起

意见收集

关闭

您对就业桥有任何建议意见都可以给我们留言哦~

取消
确定